去之前特意提前一天预约,客服听说我是纯新手,特意安排了主打“零基础友好”的李老师。下午三点走进藏在老巷里的工作室,竹编灯笼透着暖光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兰花香,刚坐下就被递来的温茶顺走了一身浮躁。“新手学茶不用慌,咱们先从‘不烫手’开始。”李老师的开场白瞬间打消了我的紧张。
前10分钟的准备环节就很贴心,工作室提供免费的棉麻茶服,换上后瞬间有了“入戏感”。李老师没讲晦涩理论,而是先问我平时爱喝甜口还是清香口,顺势推荐了当天的两款川茶:碧潭飘雪和蒙顶甘露,“川茶性子温和,特别适合新手建立味觉认知。”
接下来20分钟的茶器认知,彻底颠覆了我对“喝茶就是拿杯子”的认知。李老师拿出三套盖碗,分别是龙泉窑的青瓷、邛窑的粗陶和普通白瓷,“不同茶器泡同一款茶,味道会不一样。”她边说边倒热水演示,果然青瓷泡的茶更显清甜,粗陶则多了份醇厚。最实用的是盖碗持握技巧——拇指按盖沿、食指勾盖钮、中指托碗底,指腹避开烫点的小窍门,练两次就记牢了,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双手乱抓。
30分钟的冲泡实操是课程核心,也是最有成就感的部分。李老师先示范蒙顶甘露的冲泡:85℃水温沿碗壁缓注,3秒快速出汤,茶汤黄绿透亮,入口是鲜爽的回甘。轮到我上手时,第一次出汤慢了,茶汤发涩,李老师立马扶住我的手腕调整角度:“绿茶娇嫩,水温别太高,出汤要‘快准狠’。”第二次调整后,茶汤果然变得清甜,连我自己都惊了:“这真是我泡的?”
实操间隙,李老师还教了基础茶礼——双手奉茶时掌心微扣,接茶时点头致意,这些细节在朋友小聚时用起来特别得体。她笑着说:“茶道不是摆架子,是让喝茶更舒服的礼仪。”
最后20分钟的品鉴环节堪称“味觉启蒙”。我们对比了我泡的茶和老师泡的茶,李老师引导我“先观色,再闻香,最后小口含漱”,原来碧潭飘雪的茉莉香分三层,初闻清新,再品醇厚,回甘时还有淡淡的蜜味。搭配的迷你蛋烘糕刚出炉,茶香混着麦香,这大概就是成都人说的“巴适”。
课程结束前,李老师把我泡得最好的一杯茶装进便携茶罐让我带走,还送了两包茶样和一张“居家冲泡指南”,上面标着每种茶的水温、投茶量,甚至写着“忘记步骤就看这个,比记公式简单”。临走时我已经能熟练地泡出一杯像样的盖碗茶,连拍照发圈都被问“在哪学的,看起来好专业”。
原来新手学茶不用求深,90分钟足够掌握核心技能;茶道也不是高冷学问,而是能融入日常的生活美学。在成都这座泡在茶里的城市,找一家靠谱的品茶工作室,花一个半小时沉下心来,你会发现:解锁的不只是泡茶技能,更是忙乱生活里的一份从容——毕竟能亲手泡出一杯好茶的满足感,比任何奶茶都让人安心。
新手选课小贴士:1. 优先选5人内小班,老师指导更细致;2. 预约时说明“零基础”,多数工作室会定制新手套餐;3. 春熙路、玉林路附近的工作室交通方便,课后还能逛吃打卡。这个周末,不如去茶香里,给自己充个“慢电”吧。